用戶側工商業儲能系統以智能控制為核心,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,實現配電室內環境的全天候狀態監視和智能控制。系統由 485 通信和以太網通信混合組網,完成站端視頻、環境數據以及安全防范等數據的采集和監控,適配于當下多種應用場景。
聯系電話:18721095759
品牌 | 安科瑞/Acrel |
---|
系統介紹
用戶側工商業儲能系統是一種集成了儲能設備、控制裝置和智能算法的系統,旨在實現儲能裝置與電網或微電網之間的高效協同運行。該系統通過實時監測電網或微電網的運行狀態,根據需求自動調整儲能裝置的充放電策略,以實現對電網的支撐、優化能源利用和提高供電可靠性。
系統組成
1.儲能設備:如電池組、超級電容器、飛輪儲能裝置等,用于儲存和釋放能量。這些設備具有不同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,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。
2.實時量測裝置:用于實時監測電網或微電網的電壓、電流、頻率等參數,以及儲能設備的狀態信息。這些信息是系統進行決策和控制的重要依據。
3.并網變流裝置:負責將儲能設備與電網或微電網進行連接,并實現能量的雙向流動。該裝置需要具有高效的電能轉換能力和可靠的電力電子控制技術。
4.能量調節裝置:根據實時量測裝置提供的信息和系統的控制策略,自動調節儲能設備的充放電功率和速度,以實現能量的優化分配和調節。
5.控制裝置與智能算法:包括儲能期望功率控制裝置和智能控制算法。控制裝置用于接收實時量測信息和系統指令,智能算法則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充放電策略,并控制能量調節裝置執行。
系統功能
①實時監測
系統人機界面友好,能夠顯示儲能柜的運行狀態,實時監測PCS、BMS以及環境參數信息,如電參量、溫度、濕度等。實時顯示有關故障、告警、收益等信息。
②設備監控
系統能夠實時監測PCS、BMS、電表、空調、消防、除濕機等設備的運行狀態及運行模式。
PCS監控:滿足儲能變流器的參數與限值設置;運行模式設置;實現儲能變流器交直流側電壓、電流、功率及充放電量參數的采集與展示;實現PCS通訊狀態、啟停狀態、開關狀態、異常告警等狀態監測。
BMS監控:滿足電池管理系統的參數與限值設置;實現儲能電池的電芯、電池簇的溫度、電壓、電流的監測;實現電池充放電狀態、電壓、電流及溫度異常狀態的告警。
空調監控:滿足環境溫度的監測,可根據設置的閾值進行空調溫度的聯動調節,并實時監測空調的運行狀態及溫濕度數據,以曲線形式進行展示。
UPS監控:滿足UPS的運行狀態及相關電參量監測。
③曲線報表
系統能夠對PCS充放電功率曲線、SOC變換曲線、及電壓、電流、溫度等歷史曲線的查詢與展示。
④策略配置
滿足設備參數的配置、電價參數與時段的設置、控制策略的選擇。目前支持的控制策略包含計劃曲線、削峰填谷、需量控制等。
⑤實時告*
具有實時告*功能,系統能夠對儲能充放電越限、溫度越限、設備故障或通信故障等事件發出告警。
⑥事件查詢統計
能夠對遙信變位,溫濕度、電壓越限等事件記錄進行存儲和管理,方便用戶對系統事件和進行歷史追溯,查詢統計、事故分析。
⑦遙控操作
可以通過每個設備下面的紅色按鈕對PCS、風機、除濕機、空調控制器、照明等設備進行相應的控制,但是當設備未通信上時,控制按鈕會顯示無效狀態。
⑧用戶權限管理
為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,設置了用戶權限管理功能。通過用戶權限管理能夠防止未經授權的操作(如遙控的操作,數據庫修改等)??梢远x不同級別用戶的登錄名、密碼及操作權限,為系統運行、維護、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安裝尺寸
控制策略
系統優勢
提高儲能資源利用效率:通過集中式的儲能電站和智能化的調度系統,實現儲能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。
降低用戶成本:用戶可以通過租賃儲能容量或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等方式,降低自身的儲能成本和用電成本。
促進新能源消納:為新能源電站提供儲能服務,有助于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,提高新能源的消納能力。
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:通過整合和優化各種能源資源,有助于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,降低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。
應用場景
中型工商業場所:如工廠、商場等,這些場所用電負荷較大,且用電習慣明顯。通過安裝儲能系統,可以實現削峰填谷、需量管理等功能,降低用電成本并充當后備電源。
零碳園區/園區微網:在零碳園區或園區微網中,儲能系統起到平衡發電供應與用電負荷的作用,有助于實現區域內的能源自給自足和綠色供電。
高載能企業:如鋼鐵廠、水泥廠等,這些企業用電負荷極大且不受終端電價限制。通過安裝儲能系統,可以在電價低谷時儲存電力,在電價高峰時釋放電力使用,從而節約用電成本。
新型應用場景: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拓展,還逐漸應用于數據中心、5G基站、換電重卡、港口岸電等新型場景。
發展趨勢
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分布式能源轉型的推進,用戶側工商業儲能系統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。未來,儲能系統成本將進一步降低,技術將更加成熟,應用場景也將更加多樣化。同時,隨著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推動,該系統將成為實現“雙碳"目標的重要力量。